困境中玻璃深加工企業:躺平還是堅持,先放棄幻想,面對現實
進入夏至后,太陽直射到達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變長,酷暑開始。而我們的行業,如同今年反常的天氣一樣涼涼,局部地區極寒、蕭條、甚至倒閉潮一觸即發。
青春才幾年,守業才幾年,很遺憾疫情占據了三年,這三年成為了一個改變太多人、太多企業的拐點,這是大浪淘沙黎明前的黑暗還是常態,我們所處的這個行業還值不值得堅持?行業未來的出路在哪里?
01
當前玻璃行業(本文更多指向深加工領域)的生存境況,大概可以從這幾個維度去闡述。
首先在下游,房地產整體需求低迷,進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階段。
作為與地產項目血脈相連的行業,在地產公司暴雷、躺平的上半年,購房剛需還在,問題在于剛需人群在當前高負債率、高失業率的環境下還有多大的購買力;公共項目和基建的規劃依然存在,問題在于,地方還有多少財力可以保障原計劃的建設速度;優質的房企、總包仍然會有,問題在于,“房子是住不是炒”背景下下跌的房價還能否給予建材材料中的新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生存的空間。
舉個例子,2022年上半年,光重慶市就有多家規模門窗企業深陷泥潭,川渝深加工廠同樣風雨飄搖,過往依賴暴雷房企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無一不被牽扯進去,少則百萬,多則千萬應收賬款,這幾乎透支了部分深加工企業過去五到十年的凈利潤。
第二個維度在自身,無休止墊資低價競爭,幾乎每一個內卷階段都能有驚無險度過,但這一次不一樣,因為除了下游形勢還有疫情的因素。
回顧歷史,幾乎每一次限購松綁都是基于地產形勢的低迷而不是形勢一片大好。受房企接近躺平的影響,施工單位、總包也被po出現躺平,過往熱衷于墊資擴充產能、搶占市場的深加工企業正在付出慘重的代價,資金入不敷出的同時,疲于應付供應商催賬,更嚴重的是,承兌票跳票陸續有來,假如銀行抽貸,卷入倒閉潮是市場對資金實力差的企業作出的選擇。
行業發展的軌跡中,寒冬并非沒有過,即使是疫情第yi年,在原材料瘋狂漲價、環保、限電等客觀因素綜合夾擊下,深加工行業困難重重也克服過去了。
但這一次不同,區別在于經濟環境變了,簡單來說,沒錢了。房企相繼躺平,加上客觀不可抗拒的防疫因素,一個以區域品牌為主,無論規模、資金、人才等都普遍偏低的行業,在經歷疫情三年幾乎沒有合理利潤積累的發展下,還有多大抗風險能力,畢竟我們行業南玻只有一個,信義只有一個,旗濱也只有一個,然后呢……
即使過往占據收款主動的特種玻璃加工,內卷之激烈,優勢也不復存在。早在上一輪行業蕭條各地方企業、協會發布聲明呼吁自律,對墊資、低價競爭深惡痛絕的場景歷歷在目,然而,當行業得到一息喘息的機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又會再次成為主流,到底要付出多大的行業代價,這些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也是中國玻璃的發展歷程與輝煌的四十年,“頑疾”也是輝煌的發展中積累下來的,一邊是為生存發展突破底線,另一邊是追求高端價格向上,形成死結的矛盾體。
今天,在價格戰這把利器的揮舞下,大浪淘沙甚至推倒重來,這或是歷史作出的zui合理選擇。
第三個幅度,如何跨過地產項目生存下去,市場是否還有機會?有什么樣的機會?
在差異化市場的連接過程中,新的生存空間就出現了。
比如說,過去一味追求硬件實力,大產能,標準化,低價競爭,現在更適合減少生產線數量,挖掘生產線的加工能力,大規格、異形、防火防彈等特殊用途,甚至實現產銷分離,滿足柔性生產,更注重營銷與服務。
過去習慣于以硬實力推動運營,大產能,高速標準化智能化設備,專注標準化產品,走量賺取加工費,客戶要什么生產什么,現在要以市場為導向,新工藝、特殊工藝定制、新產品的研發。
成本、環境的生存難題同樣是深加工行業要面對的幅度。
2022年原材料、租金、人力、運輸等要素成本暴增,盡管上半年原片受供求影響價格處于低位,給予了深加工企業一定的操作空間。問題在于,下半年,假如原片再次重演瘋狂的2021年,供需關系矛盾、價格傳導矛盾等問題又將再次擺上臺面,在墊資與原材料漲價的雙重夾擊打下,應該如何應對。
管理、營銷、數字等維度普遍較低的深加工行業,在國家大力推動“雙碳戰略”的背景下,綠色建材等主旋律的推進如火如荼,無論成本還是生存空間,都會成為困境中的企業新的負擔。
02
當前的行業已經進入微利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時代。
過去的幾年,在增量市場不足,瞄向存量市場的競爭中,zui直觀的做法就是無底線的價格戰與墊資的內卷。
如何應對價格戰,zui好的辦法就是規?;幕A上智能化、數字化管理實現更低成本和形成絕dui影響力的品牌,顯然,在這個特殊的行業,具備這樣條件的往往是手里握著資本和產能指標的巨頭企業。
基于國內市場的競爭,巨頭企業早早調整市場戰略與產能布局,開展全球化的業務,南玻、信義等企業走出國men,在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投產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大約在疫情前的10年,國內玻璃市場趕上國家高速發展的10年,當國內增量擁有龐大的需求量的時候,開著鋼化爐就能賺錢的時代,無論巨頭企業還是二線企業都選擇性地忽略了海外市場,無論深加工領域還是機械化工耗材等配套企業,錯失了提前布局海外市場的歷史機遇,如今,當國內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疫情、房地產暴雷、商票跳票等多重壓力下,重新去考慮海外市場,無疑困難重重。
疫情前的五到十年,行業有個玩笑,來自飯館、美容美發、汽配、鋼材、煙酒等行業的友軍,跨界進入玻璃深加工行業,締造了一個“千軍萬馬開鋼化”只要上了鋼化爐就能賺錢的“冷兵器”時代。
大浪淘沙,對于一些成長起來的專精特新企業而言,他們都有共同點,現款現貨,價格偏高。這些企業在細分市場、差異化市場、中高端市場競爭中穩扎穩打,成為了疫情期間能平穩過渡的企業。
巨頭企業,比如上市公司,過去二三十年間已積攢了卓yue的品牌價值,面對當下存量市場殘酷的競爭,降維打擊甚至圈地擴產抄底,其結果是持續擠壓二線企業的生存空間,直至將其zui終踢出局。
巨頭企業間的競爭,通過產能指標、上市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資源,近幾年來,進軍光伏行業成了巨頭們決戰的新賽道,建筑玻璃的增速已被淡化,光伏行業帶來的保增長、市值、利潤效果讓巨頭企業興奮并取得卓yue成就。
然而,對于那些歷經多年發展,從zui初的上設備、擴產能、搶市場再到后來價格戰仍未實現品牌化和規?;钠髽I而言,一邊是看到光伏行業的賽道,基于資本力量、規?;谋寂?,望而卻步,差距進一步拉大的同時,另一邊是疲于與一線的產能戰、與同行甚至作坊企業的價格戰、與下游的墊資戰。
2022年,市場作出的選擇,無疑是優先淘汰微利、負增長的企業。
03
如今,當雙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已成為大國外交的一部分,新能源的應用,如光伏發電,零碳玻璃、污水處理設備、天然氣節能裝置等,將是產業鏈的新風口。
在繁榮時期,一些企業啟用同質化或弱差異化快速搶占市場的戰略,如今,在大多深加工企業負增長的上半年,接下來有哪些可以參考的方向。
首先是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品迭代,甚至創造新品類。
如同經歷了一場俄烏事件導致的能源短缺、價格上漲之后,更加安全且清潔的新能源取代傳統的化石能源進程就會加快,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只是,這需要時間。
我們必須承認,真正的新品類市場的培育周期都是漫長的,要經得起市場的煎熬,2019年國內首ci點火的硼硅4.0防火玻璃正是處于這樣的時期,要迎來大規模的增長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機遇。
早在市場嘗試的還有TPS、真空玻璃、零碳玻璃等創新產品,也需要一個漫長的市場培育期。還有大板玻璃、家裝玻璃等,同樣需要時間才能迎來高光時刻。
其次在加工能力的維度上的進化。
通過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快速補片、產品溯源、加工成本的進一步壓縮,突破加工極限,如鏡面成像,超平鋼化、彎鋼、超大超長超寬等工藝成為區域的優勢。
作為要長遠發展的企業,加工能力的進程本身就是不可逆的,而現在正需要加速。
第三個幅度,是應用領域的變化。
舉個例子,過往因量小與加工要求高不被規?;庸さ纳罴悠髽I重視的家裝玻璃在疫情期間正成為部分深加企業的有效補充甚至工廠維持運營的重要領域。
廣東佛山為例,當這個地區的家裝門窗企業就超過三萬家,從佛山出去的大批門窗企業人才在全國各地正復制著佛山經驗,過往,零散、要求高、量小的家裝玻璃,如今反而成為了一部分困境企業續航的重要業務補充。
另一方面,家裝玻璃要求高,倒逼加工水平的約束提升,傳統加工廠的思維太習慣依賴自動化設計簡單的重復,標準化生產走量的一勞永逸。以市場消費者為導向,精于設計與營銷的家裝門窗企業給深加工很好的參考就是附加值,當深加工還在賺微薄加工費的時候,高端家裝系統門窗賣出了兩千多的單價,陽光房四千多也不是什么新鮮事。
中國玻璃深加工行業并不缺乏創造力的產品,未來,有更多的領域需要深耕,實現增加模式的進化。
04
當前的深加工行業有多難,疲于應付的不是一批批客戶而是要賬的供應商,在路上不是奔赴山海的灑脫,而是墊資要賬款的卑微。一邊是墊資的訂單無法再接,另一邊是工廠與設備閑置下來流水般的開支。
躺平成了zui低成本的運營,廠房外租、設備折賣、房子抵押貸款……這些現象是2022年普遍的縮影。
放棄幻想,面對現實。
2022年已經度過近半,疫情與下游環境,作為普通企業,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只有跳出來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比如2018年的上市公司質押爆倉,無數債務壓頂,當這件事情成為社會大面積問題,解決之道就一定是政府紓困,而不是上市公司加杠桿兒。
困境是化解企業經營中的問題的機會,除舊革新、轉型升級的機遇。危機提高警覺,困境刺激思維,逆境幫助生存,抓住這場危機,走向新的大路口。當然,我們現在就寄希望通過模式轉變就能成為第yi陣營那些企業一樣,長成參天大樹,這并不現實,規?;?、品牌化、數字化的差距需要漫長的時間去縮小。
堅韌與執著會助力企業走出一時的危機,而企業的長遠發展才是關鍵,當前環境下躺平還是堅持,在于企業家的堅韌與執著精神,做鼓舞與穩定企業走出低谷的壓艙石,帶動企業上下同心,積極地應對眼前的挫折,還是保持理性放棄幻想,面對現實,推倒重來或及時轉型,這都需要充分的評估與決策的勇氣。
老話說得好,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企業倒在黎明前的黑夜。
假如,還有新的風口,能否成就逆轉的機遇,該如何做準備?前提應該是討論與認知,再作出判斷。
文章來源:新玻網